擂文

白月光还是朗朗白日-小议《一世真》祁王I

殿下太太对祁王兄的分析,我觉得非常值得一读>//<

殿什么下:

追一世真到现在了,也觉得应该为祁王殿下说点什么了。结合对原著祁王的解读,来说说为什么喜欢祁王殿下。

原著解读如下,之前写的,是为序。

祁王这个人,是琅琊里最神秘的一个存在。他虽然从未正面出现,但是他的影子,贯穿始终,而其真实面目,也令人探究。

做文本阅读的人知道,了解一个已经不存在的人,最好的方法就是从文本里找到对该人的描绘,从而侧面推断其人其事。而我摘取的,除了其他人对于祁王的回忆之外,也有和他相关人士的描写。

先来看看他的家人们。

庭生在继承了祁王的血脉,其子肖父,也是可以看出点什么的。但是小说开始鉴于他实在太小,又受折磨,所以从容貌和性格上都不能反映出什么来。但是祁王对于妻妾的选择,确是看以看出他的眼光。“聪慧善断,勇烈无双,不让须眉的女中英豪”这些描绘,都可以祁王的选择,都是一些烈性的聪慧女子。而祈王的母亲宸妃,也是同样的烈性女子,将门之后,文武双全,忠肝义胆。虽然有所爱,但是却能入宫为妃,而不是撕破脸皮,和爱人远走高飞;而梁帝能给与“柔善”的评价,也充分说明了她的顾全大局,把自己的情绪和幸福放在国家安定之后。当然也不排除她要保全自己的爱人,不得不委屈求全。但是如果是这样的话,在无法与爱人在一起,而自己的儿子也被赐死,会自尽也是全部梦想破碎后的唯一选择了。

我相信女眷的选择,一定会有政治的因素在里面。但是祁王既然选择女中豪杰,充分说明了他对自己有充分的自信,而并非只是以美貌和服从为指标。同时也是注重精神的契合和默契。

再来看对于祁王本人的回忆。(回忆顺序不分先后。)

匆匆几笔回忆,就把当年那个国士无双的祁王殿下描绘的栩栩如生,“笑睨天下、无人可及的萧景禹”。“英姿飞扬挺拔的姿态,那清俊的面庞,那抹冷傲倔强的表情,和那双如同燃烧着雄雄火焰般的激烈的眼睛”外形估计不用说了,如果母亲不够美丽优秀,也不会被梁帝宁可不念兄弟情谊也要夺走。但是除了外形,祁王给人更深刻的印象是性格方面宁折不屈,冷傲倔强,绝不低头。至于委曲求全,痛哭流涕这样的事情,就留给其他兄弟做好了。梁帝自己也觉得这个儿子是所有儿子里最优秀的。相信祁王也继承了来自母亲和父亲的刚毅和烈性。(突然发现祁王殿下是烈性加二或者烈性平方,难怪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说过了外表性格,让我们来进一步看看他在身为太子和领袖方面的个人魅力。

他知人善任,眼光独到。这,是一个明君应有的基本素质。

他深孚众望,能够迅速把能人志士团结到麾下。

他要重整纲纪,要恢复一个清明的格局并打造一个富强的国家。他想重塑局势,却又会为原本的权臣考虑后路,既雄心勃勃,却又不失仁厚。(或者可以理解为过分激进会导致局势不稳,想要采取比较兼顾的做法。)

整肃朝纲,激浊扬清,一直是皇长子祁王的心中宿愿。

到底是什么让这样的德才兼备的太子落到之后的悲惨结局呢?从下面的回忆和叙述里可以看出以下几点:

祁王与梁帝在革新超务上有诸多不和的政见,而且祁王的政见,是偏向激进一方,会让梁帝觉得折腾。祁王不懂收敛。他远比他的靖王兄弟要来得富于攻击性。(地位与各自的经历都有关系,如果还要算上各自母亲地位和性格的影响。)祁王力求改革,而触怒个方面的守旧派的势力和利益。

祁王和赤焰旧将的关系以及祁王时代的兵制和用将方针,导致了军权皇权有旁落的可能性。而皇帝无论如何不能忍受这个。因为不反,并不是没有能力,而是在儿子的一念之间。与其把这个选择交给儿子,不如把实权握在自己手里。

梁帝觉得自己已经不能够控制太过于优秀的皇长子了,他的力量,足以动摇皇位。

而最根本的就是祁王和梁帝各自的性格:祁王虽然风头正旺,但是他确实没有谋反篡位的意思。他也的确可以知道梁帝对自己有猜忌之心,但是他宁可受死也要赌一把父子之情。而会下狱也充分证实了自己的猜测,不管是原本的性格使然,还是对父子君臣关系破裂的绝望,都足以使他不愿求全,宁可受死。而赤焰军的覆灭,更导致了他的背后也没有实力支撑,而文臣之辩,已不足以灭去那死梁帝的丧心病狂了。

而梁帝当年,正当盛年,和之后的年老,不可同日而语。一个冉冉上升的太阳和一个正午时刻即将要下落的太阳,如何共存?更何况多疑猜忌的本性,也让他把自己其实是最器重最肯定的儿子亲手推上了死路。一旦觉得君权不保,父子恩义自然抛之脑后。在他的心里,自己的存在感和掌控,是最重要甚至是唯一重要的东西。

这样写来,为什么靖王能够成功?

第一: 时机。太子和誉王党政,朝堂充斥庸碌和讨好之人。梁帝日暮西山,好英才却又必须要能把握。

第二:攻守之势。祁王表面采取攻势,而其实却是守势。他既没有篡位谋逆的心,却也没有充分对梁帝的性格有所认知,采取相应的对策。他愿意相信自己的父亲,却忘记父亲更是怎样的一个皇帝。而靖王表面是守势,但是却充分了解局势和梁帝。(如果这么惨烈之后他还不晓得,也不配做这本书的男二了。)而且在小殊的调教下知道如果不能上位的话,所有的人都不能得到应有的结局。他其实采取的是暗中攻击的位置。

如果梁帝是一个有足够自信,不同通过打击他人而获得存在感,能够充分相信自己的孩子并有支持朝纲重整的决心的话,又怎会有“曾经朝气蓬勃英才济济的祁王府就此烟消云散,只余下满朝从此唯唯喏喏的余音。” 若祁王真是不知收敛,何尝不能如同李二一般上位,开辟一个大梁盛世呢。可惜,他的对手,不是他的任何兄弟,而是他不愿下位不愿认错宁可以江山和至亲之情之血来祭祀自己私欲的父皇。而他,也不是像自己父亲一般冷血无情,向至亲举起屠刀的人。这个书里最讽刺最令人伤痛的地方就是祁王并无反意,被逼也不反,而罪名,却是有能力有反意。


我在为了找文本依据时又把琅琊看了一遍,只觉得黯然伤怀。祁王的绝世风采,也只能在他人的追忆里依稀可见了。可是他的信念,他的抱负,他未竟的志愿,终究是由后人实现了。从这种号召力看起来,祁王担的起笑睨天下、无人可及之评。正如他的名字:景禹。如古代之贤王,开未来清明之世界。


评论

热度(278)

  1. 共5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